八爪鱼:从数据采集SaaS到产业生态

  2016年8月,八爪鱼大数据宣布获得来自协同创新基金的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并没有公开。这是八爪鱼的第三轮融资,在此之前八爪鱼曾获得上市公司拓尔思的天使投资。这还是一家非常早期的公司,但八爪鱼的数据却非常亮眼:30万用户,每月增速18%,大部分为自然增长,每日新增数据已超过5000万条;此外八爪鱼还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交易买卖平台和规则交易平台,最重要的是,八爪鱼目前已经实现了盈利。

  生态可以说是所有早期SaaS公司的终极梦想,但一没干爹二没钱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怎么样打造自己的生态?拓扑社采访了八爪鱼创始人刘宝强。刘宝强曾经在morningstar工作多年,负责全球金融数据和分析平台,在工作过程中他发现,不光投资机构,有很多企业也有大量数据采集的需求,因此刘宝强决定,做一款简单的数据采集产品,让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数据能力。

  生态的基础是吸引到精准的用户群,精准的用户群则需要创业团队在最开始就把产品的定位想清楚,吸引哪一批人、干掉哪一类产品、为何需要这样做,这三个问题如果能思考清楚,那么不仅产品能快速地打开市场,还能够以自传播的方式积累用户。

  八爪鱼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数据抓取SaaS平台。用户都能够利用这样的平台来抓取网络上的网页、新闻、政府记录、医疗信息、金融报告等数据,然后转为结构化数据,导出到Excel、数据库或BI系统中。不难发现,全网抓数据对于资源导向型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刚需,此外,一些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也会需要这一些数据来破冰开单。

  市面上有很多将八爪鱼和其他数据抓取工具作对比的内容,当笔者询问八爪鱼的差异点时,刘宝强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几样主流工具已经存在很久,技术上已经不是最新水准,八爪鱼从技术上要优于这些工具,同时八爪鱼面向的用户是企业的业务人员而非技术人员,因此用户群更大。

  与之相对的挑战是,八爪鱼需要将产品做得学习成本很低,相比公认学习难度较大的“火车头”,八爪鱼的产品向所见即所得的方向发力,同时能采用云抓取的方式。刘宝强透露,八爪鱼的用户中有30%是接受了朋友推荐而来。

  八爪鱼采取SaaS产品不要钱、增值服务收费的方式来制造营收。对于个人或者小企业来说,每次采集数千条信息已经能够很好的满足需求,但如果想每次采集几百万、几千万条数据时,就要通过云加速、增加节点、实时监控等方式来保证数据采集的质量和速度,这就是增值服务的收费点所在。刘宝强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八爪鱼已经实现盈利。

  “做生态一开始就在我们的规划之中,在用户数达到10万的时候,我们觉得能够尝试生态化的节点来到了,而且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也发现,有大量的用户具有数据交易的需求。”

  八爪鱼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数据免费云存储的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当产品吸纳了大量的精准用户的时候,用户获取的数据不仅仅可以拿来自己用,还可当作云端的资源进行多次共享。于是八爪鱼开放了一个数据交易平台“数多多”。据数多多平台上的公开交易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家数据专卖店最高可以在一天内达到10多单、五六百元的流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个熟练使用八爪鱼的个人也能够最终靠数多多来实现数据资源的额外升值,甚至进行小规模的创业。

  此外,八爪鱼将规则市场也开放出来,未来将引导规则市场实现线上交易。规则能够理解为抓取数据时候制定的一些标准,标准必然的联系到数据质量的好坏,因此对于一些新手来说,能够最终靠买规则来减少学习成本,规则市场可以看做是一种PGC。数多多、规则市场和八爪鱼工具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引流、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从表层上看,八爪鱼做的是工具和平台,但内核都是围绕着用户,核心着力点并没有变。

  同样是做数据采集,八爪鱼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在国内和国外都鲜有同类,英国创业公司Import.IO在今年拿到了1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证明了国外市场对数据采集工具的需求性,主要的商业模式是数据定制,产品上则和八爪鱼的逻辑有相类似的地方,模式也同样是免费增值,但Import.IO没有做数据市场,主要的盈利点在数据定制。

  八爪鱼在2015年11月的时候启动出海计划,在2016年3月上线了八爪鱼的海外版目前以每月1000个左右的用户速度增长着,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000多用户,据刘宝强说,海外市场的用户增速和付费率都要优于国内市场。

  刘宝强说,未来八爪鱼产品的发力点将在数据的可视化、清洗和分析预测上,而交易平台则会衍生出共享、众包、订阅等新的交易形式。

其他人还喜欢